趣头条也享受过拼多多曾有的待遇,也在面临类似的尴尬。
趣头条创立后,虽时常被诸多媒体指责拥有诱导式下载、病毒、传销式营销等弊病,却依旧疯狂成长。
趣头条去年9月上市时,挂牌后的首个交易日里,股价暴涨128%,盘中五次暂停交易,创下2018年美国IPO规模超过500万美元股票的最大首日涨幅,市值最高时冲破45亿美元大关,一时风头无两。
然而好景不长,在上市股价连续暴涨后又持续大跌,被外界称为“妖股”。虽然到今年4月,首次集齐了ATMJ等巨头站台,但仍然难逃股价遭遇断崖式下跌,如今趣头条市值为12亿多美元,仅比巅峰时的1/4多一点。
仔细观察,拼多多、趣头条这几年的成长经历,就像是一场“赔钱赚吆喝”的买卖。
2、拼多多的困境
拼多多的出现,改变了电商行业积攒多年的游戏规则:只有老大能赢,老二不一定赢,老三、老四基本都会“死”。
拼多多为什么能够崛起,有人说因为它赶上了好时代,拥有移动互联网这个基础设施,也有人说腾讯流量扶持是关键。
虽然这些因素都客观存在,但根本原因是因为拼多多能满足“五环外”用户对廉价商品的差异化需求,为这些用户提供了淘宝、京东等其他电商不能提供的差异化供给,才能迅速走红。
拼多多现象曾被人无情地扣上过“消费降级”这顶大帽,这种说法显然有失公允,至少它帮助绝大多数三、四线城市的用户逐渐养成了网上购物习惯,颠覆了这些人群的购物意识。
根据之前数字经济智库DE Thinktank的测算,2018年全网电商覆盖人群已超过7.8亿,绝大多数的中国家庭均已成为电商用户,而且新增长的电商用户大多来自三、四城市。
换句话说,中国电商市场用户规模能有这种增长速度,拼多多功不可没,所以它并不是消费降级,而是为三、四线城市电商用户的“消费升级”打开了一扇门。
拼多多靠提供差异化供给、错位竞争短时间崛起的同时也造成了消费困境:用户购买不同价位、质量的商品就需要到不同平台,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消费多元化需求。
在2017-2018年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数据显示,随着用户消费水平和认知的提高,三四线城市的电商用户也不再一味的追求低价,高质优价成了他们首选的同时,也在追求高质高价的消费体验。
因此,我们不难预判在未来电商行业的竞争中,错位竞争不再具备明显优势。近一两年,随着各大电商巨头都在加大力度进军下沉市场,这种趋势愈发明显。
据之前数字经济智库数据显示,拼多多用户使用淘宝的比例是79.8%,拼多多和京东的重合用户为49.3%,而京东和淘宝的用户重合度高达92.3%。
从数据中不难看出,京东在一二线筑起的壁垒拼多多很难跨越。而下沉市场京东想渗透,也很难短时间攻破拼多多的防线,反倒是淘宝有点上下通吃的味道。
拼多多其实挺难的,上中游横卧着淘宝、京东两座大山,下游被教育的用户很难做到完全教化,要面临淘宝、京东的侵吞蚕食。
据拼多多2019QI财报显示,截至第一季度拼多多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比上升,新增用户44.2%来自二线及以上城市,对淘宝用户的渗透率达40.1%。
拼多多取得这一成绩,表面上看起来向进军五环内的目标又跨进了一大步,但实际上也是花大价钱烧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