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似乎也印证着,马蜂窝上的用户是有组织、被雇佣的水军,并不是自然用户。
还有一张后续放出的趋势图显示,马蜂窝全部用户的餐饮点评趋势,与抄袭账号的趋势几乎一致。如果数据属实,也就是说,那些非自然用户、抄袭用户,基本主导马蜂窝整体的点评内容和质量。
马蜂窝除了自身被指认用户、点评内容造假,不少入驻马蜂窝的商家也被扒了。
报告认为:
马蜂窝有一批商家通过抄袭、拼接等方式做号养号,用洗稿的方式批量制作含有广告的游记、问答和回复,再由大量马甲号人工置顶。这种可谓是以超低成本对平台大量用户打广告的操作。
而商家通过利用水军刷好评,让自己的排名无论以何种方式排序都排在前面。在手机客户端上,用户浏览点评只有综合名次和点评数量两种排序方式,并且不会显示餐厅的评星分数,让用户无法有效获取真实有用的信息。
乎睿数据的爆料主要集中在马蜂窝的点评内容上,马蜂窝在官方声明中回应:
点评内容在马蜂窝整体数据量中仅占比 2.91%,涉嫌虚假点评的账号数量在整体用户中的占比更是微乎其微,马蜂窝已对这部分账号进行清理。自媒体文章所述的马蜂窝用户数量,与事实与第三方机构数量都严重不符。
马蜂窝安身立命的游记也被捅了
马蜂窝的 UGC 内容数据中,游记和攻略占比为 78.91%,这是让马蜂窝被认为是旅游攻略 app,在公众眼里区别于大众点评、携程之类产品的重要特征。
乎睿后续爆出的数据显示,他们抓取约 49 万个用户的超过 15 万篇游记,发现其中超过 7% 保留了联系方式,平均被顶次数是普通游记的 364%。这些营销游记很多都是洗稿和篡改后的软文。
马蜂窝在回应声明中表示,他们一直有严厉打击游记和问答中违规广告的行为,
平均每周处理 26000 条违规广告信息,查封 15000 个违规账号。
他们认为这次的爆料,是自媒体和乎睿数据将不法商家的违规行为归结于马蜂窝。意思是觉得这是商家的锅,扣我们头上有点冤。
商业数据造假的遮羞布被掀开
在世界杯期间,马蜂窝投放 2 亿给大家放了一个极其洗脑的营销广告,并邀请黄轩作为品牌代言人。不少用户会在马蜂窝上搜寻旅游攻略,也会在上面预定旅游服务。
今年 8 月,马蜂窝宣布计划下一轮融资最高 3 亿美元,公司估值为 20-25 亿美元,即 175 亿人民币。
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这次内容抄袭、数据造假坐实,马蜂窝的估值可能从 175 亿人民币断崖式下跌到 20 亿人民币。
这次的指责,相当于掀开了马蜂窝商业数据造假的遮羞布。让寒冬前夕、正处融资节点的马蜂窝被爆数据造假,这不禁让人怀疑,背后会不会有其竞争对手的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