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比陌陌更让年轻人肾上腺素飙升的 ,只有闲鱼了。
卖什么葵花宝典、奇石神兽、西瓜中间那一口的已经不算啥了。
还有卖原味内裤、原味丝袜的,更有人借着卖cosplay的衣服做援交。
而且不知从何时开始,闲鱼已经从一个二手市场演变成了一个充斥着各种不明势力的江湖,其中最出名的,要数中关村打劫的那一派了。
该同学热心地带着你去验机,等你进了电子城,你就知道自己上当了。而那里里,除了骗子就是打手,谁都不知道是谁打死了谁。
就是这样看起来水深不可测的闲鱼,却是阿里巴巴旗下在二手交易市场的重要布局,并打算在淘宝、天猫发展受阻的当下,寻找另一个突破口的所在。
发现闲置经济的刚需
不花一分钱推广斩获百万用户
诞生于 2014 年 6 月的闲鱼,今年已经快4岁整了。
那一年,一本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写的《断舍离》在国内卖到脱销,也让人们开始思考自己与物品的关系。
前《21 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是这样定义共享经济的:将冗余所有权转让出来,让别人拥有临时性的使用权,从而为供给方和需求方同时创造价值,是谓共享经济。
他强调了两个字:“冗余”,即供给方转让所有权的资源应当是闲置的,从这一点来看,二手交易比起共享出行和知识付费等模式,更像是真正的 “共享经济”。
且不论线下早已存在多年的跳蚤市场,早年间的BBS也开设了专属的二手专区,自易趣以来,网上二手交易平台也越来越细分,越来越垂直,例如永不过时的3C电子产品和近年越来越火的二手书、二手车等。以分类信息起家的 58同城,其二手交易频道是国内最早的二手社区。
闲鱼的前身是淘宝的“跳蚤街”频道,后来改名为“淘宝二手”,并推出了同名应用。然而,无论是跳蚤街还是淘宝二手,产品始终都不温不火。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消费品的升级迭代速度越来越快,总想换新的消费者们,正在通过网购的在线支付的便利,步入一个消费过剩的时代。“闲置经济”显然是一片生机勃勃的蓝海,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2016 年中国闲置市场规模就已保守预计4000 亿。
在淘宝当了 7 年产品经理谌伟业决心将这门二手生意做好,他带领团队设计了一个闲置物品交易的基本模型:手机端操作快速展示出售物品,操作简单;平台上互动交流,避免陌生电话沟通,并在在App 内直接完成交易闭环,最终实现闲置物品的快速周转。
在这样的思路下,闲鱼诞生了,并在2年不到的时间里达到亿级用户量。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谌伟业刚刚开始决定做闲鱼时,鉴于前两款产品的不上不下的现状,阿里高层只给他提了一个要求:你想做,可以,但第一年不会给你一分钱做市场,要是产品做到 100 万的 DAU(日活跃用户数量),你就接着做。
回到办公室,谌伟业也只对手下的人提了一个要求:“如果对这事感兴趣,就留下来;没信心,我安排你们去其他团队。愿意留下来的人必须立投名状,拿自己的年终奖对赌。如果产品成了拿分红,如果败了年终奖一毛也拿不到。”
在不提供任何资源的情况下,谌伟业只能把后路砍断,带着团队破釜沉舟。这么一来,整个团队走了三分之一,留下来的几个兄弟开始正式开始做闲鱼。
100 万 DAU 这个 KPI就像一把剑每天悬在头顶,团队最害怕的就是来之不易的用户会走。为此,他们会用心回复每一位用户的每一封信,装逗比扮屌丝,不断与用户沟通。面对暂时解决不了的用户问题,他们选择坦白告诉用户,团队是怎么想的。
就这样靠着每天回复四五百个用户的死磕劲儿,一年下来闲鱼积累了最宝贵的一批用户,不花一分钱推广费,把用户从 0 做到 10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