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rick一贯的面无表情,让无法搞懂,他到底有没有感情。也许他真的只爱钱。
为什么要创业?
不管Patrick是不是鸡贼小人,他有一点是对的,财富的积累需要持续不断的过程,不管是打工,还是创业。
如果将财富看做能量集合体,那么,它的收集是通过个体或者群体不断向外输出秩序,从混沌中得到的。一旦你停止努力,被聚集起来的财富,就会逐渐逸散,回归混沌。
乔布斯的伟大,是创立一间能够大量输出秩序的机构,其中的员工,无需面对混沌中的各种,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能分到一杯羹。
所有的公司,都是这样。
但是,人类行为中,还存在墨菲定律:只要一件事有两个以上的做法,其中一个会让事情的发展出现灾难性的局面,就一定会有人选。
简单的说,在人力大量聚集的机构中,一定会发生灾难性的事件。比如三星电池爆炸,比如苹果笔记本召回。
如果同一时间,这件公司向外输出秩序,得到能量的速度小于能量逸散的速度,公司就会进入下滑,甚至业务停止。
根据墨菲定律,不管这件公司有多伟大,灾难性的事件,一定会发生。或者它们不停的在发生,只是被新的秩序掩盖了。
如果一个人仅仅是打工,除了依靠平台向外输出秩序,获得能量以外,没有其他的途径聚拢更多的能量。那么他的效率会被平台限制,也会随着个人价值的降低,逐渐被替代。
回头看,在90年代,外企中叱咤风云的中层,他们现在境况如何呢?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死之前不能把钱花光,变成了很重要的事情。你总要找事做。
于是,创业成为30岁左右男人最容易心动的选择。
创业成功,等于聚合了一部能量收集工具,短时间之内,它不会分崩离析,对创始人来说,变现效率远高于打工。
当然,创业失败更常见,同样符合墨菲定律。
但,无论如何,只要你停止对外输出秩序,从混沌中获取能量,就会进入到坐吃山空的下降通道。
Patrick当然过于奇葩,但是他的所作所为,从个体的角度上,方向正确。既然不可能在大厂打工一辈子,不如趁年轻,将平台价值尽可能多的绑定到自己身上,实现个人价值的突破。
个人价值越高,能量逸散的时间越长。公司当然不是家,你能够提供价值的时候,你是家人。提供不了公司需要的价值,你就不是家人。
越早明白这一点,越早走上财务自由的路。
所以,这篇文章的重点是啥?
折腾!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