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是腾讯生死存亡的一年,资金几乎耗尽,在用户数迅速增加的同时,盈利却遥遥无期。
当时腾讯的两个大股东 - IDG资本和小超人李泽楷急了,觉得这笔投资很亏,想要出售股份。
IDG找了雅虎中国,被拒,李泽楷找了香港导演王晶,想将QQ用户跟电影捆绑在一起,看能否盈利,后面也没成。
就在山穷水尽之时,救兵出现了,2001年1月,一位美国人出现在腾讯办公室,他是南非MIH中国业务部的副总裁,他一开口就是:MIH希望成为腾讯的第一大股东
短短几个月,MIH陆续收购了李泽楷手中20%的腾讯股份和IDG手中12.8%的股份,又从腾讯创始团队中收购了13.5%的股份,最后以接近50%的持股成为腾讯第一大股东。
当年MIH收购腾讯的股份也就花了3200万美元,而根据2019年5月公布的腾讯股权架构。
当年的3200万美元已经变成了1294亿美元,足足4044倍的增值。(截止目前腾讯市值4140亿美元)
MIH究竟是何方神圣?
MIH的母公司叫做Naspers,根据维基百科介绍,是一家1915年成立,总部位于南非的传媒集团。
其创立的最初目的是发行报纸和杂志,为南非政党发声,作为巩固政权的工具。
创始人Jannie Marais出生于南非的一个古镇斯坦林布什镇,是当地的矿业大亨,非常有钱,1915年去世时捐赠了大笔财富筹建了斯坦陵布什大学,这笔财富按今天的价值换算在10亿欧元左右。
1915年,Naspers发行了《公民日报》,其第一任主编马兰同时也是南非国民党的领袖,他在1948年成为了南非的总理。
1985年,Naspers建立了南非第一个有线电视M-Net,从纸媒公司成功转变为传媒公司。
1994年,Naspers在南非证券市场上市。
2001年购买了腾讯的股份,随着腾讯市值飙涨,Naspers成为整个非洲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其腾讯的股权市值甚至超过了自身业务的市值。
截止2018年底,按照销售额分,Naspers的腾讯业务和非腾讯业务占比大概是6:4
Naspers背后大股东是中国的工商银行?
之前在网上有一个热议,说腾讯的背后其实是工商银行,原因是大股东Naspers背后是南非标准银行,而南非标准银行的大股东是工商银行。
在网上查询到南非标准银行的第一大股东确实是工商银行,占股20.1%。
第二是 Public Investment Corporation (以下简称 PIC),是南非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占股13.2%。
但实际上南非标准银行并不是Naspers的大股东!
Naspers的大股东是PIC,占股16.3%。
PIC是非洲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于南非独立的第二年-1911年,截止2018年3月管理的资产在1500亿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