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只是战略性放弃了搜索引擎。——水哥
可能很多人都忘记了。就在一年前的1月31日,百度与今日头条展开了一场口水横飞的“百头大战”。
这一年来,在凝视张一鸣的时候,李彦宏正在变成李一鸣,这个李一鸣还是薛定谔的李一鸣。最好的结果是成了,最坏是把自己搭上。
无论结果如何,BAT时代终究是结束了。如今,百度580多亿美元的市值,早已经被腾讯、阿里超过4000多亿美元的市值甩开了几十条街远,给它加上京东、拼多多、网易这些小巨头的市值,都远不及前两者的其中一个的一半。
要知道另一个以搜索为主营业务的互联网巨头Google市值超过7600多亿美元,堂堂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中文互联网搜索引擎,市值连别人零头都不到。
对于百度搜索引擎已死的质疑,百度的应对轻松而愉快,这一波吐槽对他们而言,只是一次免费推广,十分感动,然而并不打算改变什么。
百度这种傲慢的这种姿态,早已经不是第一次,从以前的百度血友贴吧事件,到后来的“魏则西”事件,再到现在让搜索引擎沦为自家内容平台搜索工具,本质上都是罔顾用户核心利益,公器私用。
贴吧事件后,百度就已表态:对那些为了短期KPI和一些收入指标伤害用户体验的行为“零容忍“。它一直在用行动来证明,这种表态纯属虚构,李彦宏作为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责无旁贷。
百度这一次的应对自如是有备而来的,在用户们还后知后觉地声讨百度搜索引擎已经死亡的时候,他们的战略转型早已悄然完成,从“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平台”,变成“国内最大个性化资讯分发平台”...
这个转型表面看是成功的,至少从数据看,作为转型牺牲品的搜索引擎的业务,似乎并没有受到致命的打击。
只是他们并未认清一个残酷的真相:从用户的角度看,这个搜索引擎已经沦为百度内容平台的内部搜索工具。不再公平地链接公共内容的搜索引擎,也失去了公共平台的流量入口地位。
百度信息流的崛起,正是基于用户对这种地位的最后信任与幻觉,这是百度赚取的最后一颗硬币。
现在这场声讨只是用户幻觉破灭的回声。
西方传播学老祖师说的好,媒介即讯息,这句话反过来也是成立的,讯息即媒介。
这一颠倒就是两个时代。
前半句是百度当年作为一个搜索引擎迅速崛起的基础。
而后半句是今天今日头条崛起的现实基础,以此为基础,今日头条正在侵蚀百度、腾讯的流量池以及营销收入,同时把触角伸向了这两者的搜索以及社交大本营。
大概是为了狙击对手,百度搜索事实上,已经放弃了昔日的搜索引擎霸主地位,在本质上变成了一个信息流平台。
这个薛定谔的“今日头条”,靠搜索引擎的幽灵勉强支撑着,这种支撑是脆弱而短暂的,摇摇欲坠。
1
百度移动端的栏目设置也已经向今日头条看齐,从从关注、推荐到热榜等等。只是百度并没有今日头条那么丰富的、为了吸引眼球而生产的、参差不齐的内容生态。
只要打开百度搜索页面,搜索框下面就是刷不尽的信息流,右边还有当天热点搜索。
输入关键词,你在网页栏搜到的大部分是商家的推广信息,而资讯栏前十几页都是百家号的内容信息。
这种改变造成的信任崩塌,已经导致百度搜索流量的水位一降再降。
从研究机构Statcounter公布的数据可以看的很清晰,百度的市场份额虽然像潮水一样起伏,但是这几年,水位一直保持稳定下降,已经从70%到90%的区间,跌至了50%至80%的区间。
在国内搜索引擎市场份额,在2015年,百度的最高份额是86.95%,2017年,百度最高的月份有82.99%。
而到了2018年最高只有77.53%,在2月份一度跌至58.55%。
与此同时,阿里旗下的神马搜索从无到有,逐年潮涨,在百度最低潮的时候,它一度涨至了28.76%的高点。
从移动端的搜索市场份额看,这种此消彼长的趋势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