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建奎自辩:请别叫他们“定制婴儿”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11月26日,满世界的媒体都在寻找贺建奎的踪迹。有意思的是,贺建奎虽然没有露面,但在北京时间当天中午12点左右,他的团队在YouTube、优酷等平台上传了一组视频,由贺建奎出面向观众述说了自己的心声。
在视频里,贺建奎简短地谈论到了基因技术的选择、实验初衷、技术安全性以及伦理道德原则等方面的话题。对于露露和娜娜这对婴儿,贺建奎呼吁世人不要称呼他们为“定制婴儿”(designer baby)。
“把这些孩子叫做“定制宝宝”是错误的,这对有遗传疾病的父母来说是一种侮辱,这是在制造恐惧和厌恶的情绪。
孩子的成长不能被设计,而这也非父母的本意。仅仅2万分之一的基因误差,就可能导致父母携带着致命的遗传疾病。如果我们有能力帮助这些父母去保护他们的孩子,我们就不能见死不救。”
至于外界普遍质疑基因编辑技术会人为制造出“超人宝宝”,贺建奎在视频中也做出答复。
“不管是对人类胚胎还是成熟基因的修改,都无法降低父母对孩子无责任的爱。
我们拒绝基因增强、性别选择或是改变皮肤和眼睛的颜色,因为这些都不是爱。”
贺建奎甚至表示,“历史将会证明,伦理站在我们这一边。”
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实验室的网页则列举了五项“核心价值观”,其中也提到该团队“不会牺牲孩子的未来福祉和自由意志”,也不会参与“基因提升、美化外貌、性别筛选”等活动。
不过截至北京时间27日凌晨2点,贺建奎实验室的视频账号在优酷平台已经搜索不到,而YouTube平台也关闭了相关视频的评论区。
全球学术界集体谴责
对于贺建奎在视频中的自我辩护,主流学术界并不买账。
26日晚间,来自斯坦福、麻省理工、中科院、北大等海内外顶尖机构的122位中国科学家发布联署声明,强烈谴责贺建奎贸然对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做任何编辑尝试。声明中称: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形同虚设,直接进行人体实验,只能用疯狂形容。
声明中科学家们担忧,这项实验“对人类群体的潜在风险和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此外,一批学者也在英国科学媒介中心发出反对声音。牛津大学应用伦理学中心主任萨乌勒索斯表示,
“这些健康的婴儿被用作遗传实验的豚鼠,这跟俄罗斯轮盘赌没什么区别。”
哈佛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的穆索努拉教授认为,在拥有阻断疗法的当今,艾滋病远非一定会致命的疾病。况且对于世界广大贫穷地区来说,完全有比基因编辑更便宜的艾滋病疗法。相反为了获得艾滋病免疫(况且并不能肯定免疫),基因编辑婴儿被暴露在未知的疾病风险中,则是完完全全“得不偿失”。
伦敦国王学院教授伊尔舍表示,基因编辑在技术实现上并不困难,他怀疑贺建奎是为了夺得“世界首例”名头,实现个人野心,将婴儿的生命安全抛之脑后。
英国努菲尔德生物科技协会也强烈谴责贺建奎的做法,认为此举不单影响到做基因手术的个体,更影响到“人类社会全体成员”。而可怕的是,我们目前对基因编辑技术可能带来的潜在后果知之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