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半年,在科技领域恐怕没有比区块链热度更高、起伏更大的事件了!从早期许多技术极客和矿场主、职业炒币者潜伏在水下挣钱,到2017年9月4日七部委联合发文禁止ICO引发广泛关注;从今年1月初著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老师内部群分享内容流出,被刷屏朋友圈引爆了整个创投圈,到春节期间“3点钟”社群以蔡文胜为代表的大佬们彻夜不眠的热议,更把区块链推至风口浪尖,一时风头无两。
以上种种,甚至引发了创投圈的“集体焦虑”,许多创业者、投资人都无所适从,拥抱区块链不知从何入手,局外旁观又怕错失良机!那么,区块链究竟何方神物,竟有如许威力,上达天听,下扰凡民。关于区块链概念普及的各类解读无数,本文不再赘述,我想从人性的角度以及回归商业本源来探讨。
数字货币带来的无监管财富转移效应,人性的投机与贪婪被无限放大
一针见血的说,区块链之所以火得如此突然,火得如此肆虐,甚至火到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完全是由于其先天拥有的数字货币基因所带来的无监管下的财富转移效应。自1990年上交所成立以来,中国股民数量已经过亿,股民参与炒股的根本诉求就是追求财富增值,人们对股市的热衷尚且如此,数字货币交易的出现带来的冲击无疑是更加巨大的。
让我们看看数字货币交易所出现后带来的改变:
全天24小时可交易,每一分每一秒都能看到财富值在剧变;
没有涨停、跌停机制的管控,宝押对了一天之内就能见识到“上不封顶”的财富增长,刺激着你的每一根神经;
资金不需要通过银行存管等第三方机构的约束,没人知道你挣了多少钱,随时可套现离场。
试想一下,以上这三条诱惑之大,不知道也就罢了,一旦接触便极少有人能抵御,于是出现大量“区块链是什么”都不懂的小白们带着钱入市,结果就是操盘的、懂行的以及小部分运气好的挣了大钱,而绝大多数则沦为被割的韭菜。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创投圈力量的推波助澜,区块链自2017年以来热度蹿升之快犹如坐火箭一般,直到2018年春节前后达到巅峰。
最初区块链只是技术极客的天堂,直至2013年7月Mastercoin在Bitcointalk论坛上众筹,成功募资5000BTC,ICO模式从此开启。随着ICO募资案例逐渐增多以及数字货币价值信仰的形成,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职业炒币者,项目ICO服务链条开始出现。从白皮书代写、找大佬站台、私募、币圈媒体PR、上交易所、市值管理等,数字货币产业链初见雏形。
由于缺乏监管和行业自律,项目ICO的门槛一度极低,吸引了大量投机者、诈骗者纷纷入市发币割韭菜,一时乱象横生,终导致央行等7部委出手,在市场环境不够成熟,监管机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只得以对ICO下禁令的方式保护广大普通民众的利益。
即便如此,创投圈对区块链的热度丝毫不减,从徐小平老师振臂一呼引起的创投圈集体刷屏,到春节期间3点钟社群蔡文胜等人彻夜不眠的激情,整个创投圈进入了全民区块链时代,聊天不提区块链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这是过去半年中国创投圈的真实写照。
添油加火,创投圈全民区块链运动为哪般?
那么,ICO为何火爆,创投圈又为何追捧?其根本原因就是需求得不到解决并且被压抑得太久了。举例说明更直观,这好比一个活生生被禁欲十年的成年男人,突然误打误撞闯进了怡红院,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所有欲望在这一刻释放出来,合不合法已来不及慎思,人也很难在此时继续保持理智。
自2014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时代开启以来,中国的创投产业生态渐渐形成。大量年青人开始创业,越来越多的职业投资人出现,一切看起来都欣欣向荣,但深入了解创投圈的人都知道,困扰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几个难题始终存在。
于创业者而言,融资实在是太难了!作为初创企业,想打通银行的融资通道几乎不可能,只能寻求投资机构融资,而这条融资之路,对绝大多数创业者而言同样是心酸血泪历程。虽然每天都能看到媒体报道某某项目获得某某机构X轮融资,但一来拿到融资被报道的项目是市场总量中的极少数,二来能拿到融资的项目绝大部分是由于创始人背景牛(名校名企、家世人脉、机遇经验等)。草根屌丝创业者拿到钱的机率则少之又少,无异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如此这般的情形之下,有一天创业者突然遇到了一个叫ICO的东西,发现竟然毫不费力的就能快速融到几百上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又怎能不欣喜若狂?纵然国家出台了ICO禁令,那又如何,原本就什么都没有又怎会在意失去(俗话说,光脚不怕穿鞋的)。只要有渠道进入的都疯狂地一头扎了进去,反倒是已经获得了VC投资的精英创业者们,由于有更多的约束和顾忌未能及时行动,也因此造就了过去这一波所谓的“屌丝逆袭”浪潮。
那么,这种状态正常吗?健康吗?答案显然是不。融资太难是不健康的,需要国家出台更多政策措施解决初创企业融资难,需要培育市场形成更理性的投融资环境,需要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扶持创新创业的通道,让真正有抱负的年青创业者得到合理的资金支持。
由ICO引发的融资太过于容易,则走向了不健康的另一个极端,不费吹灰之力就融到巨额资金,甚至通过洗钱手法实现个人财富自由,这还是创业吗?朱啸虎和陈伟星互怼时曾说过一句话:当创业者钱来得太过容易,还有心思干活吗?考验人性的模式从来就没成功过。
虽然这句话有些绝对,毕竟道德品质高尚和自律性强的人还是存在的,尽管比例极少;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圈到钱后完全忘记了最初融资的初衷,以致于出现了2017年ICO项目超过90%发行的都是空气币,使得监管层只能不断加码强化监管。